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量的石粉,这是正常的,也是机制砂与天然砂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标准石粉的定义是:加工前经除土处理,加工后形成粒径小于75 μm,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亦不同。仅从细度角度讲,经测试表明,小于75μm的石粉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16μm以上,石粉平均粒度是泥平均粒度的近4倍。天然砂中的泥对混凝土是有害的,必须严格控制其含量。
机制砂石粉对混凝土的益处:
而机制砂中适量的石粉对混凝土是有益的,有适量石粉的存在,弥补了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和易性差的缺陷,同时,它的掺入对完善混凝土特细骨料的级配(在这一点上,天然砂由于其生产工艺的限制,其特细级配部分是不完善的)提高混凝土密实性都有益处,进而起到提高混凝土综合防治性能的作用。因此,在新国标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根据配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别定为3%、5%、7%,比天然砂含泥量相对放宽2%。
同时,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砂浆中使用机制砂,考虑到使用机制砂成熟的地区几十年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允许根据具体使用和试验情况,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指标。因此,必须认识到石粉不是泥,是机制砂中必要的组分,对改善混凝土性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机制砂石粉的控制标准:
为防止机制砂在开采、加工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掺入过量的泥土,而这又是目测和传统含泥量试验所不能区分的,新标准规定了测机制砂石粉含量必须先进行亚甲蓝她值检验或快速检验。亚甲蓝船值和检验或快速检验是专门用于检测小于75μm的物质主要是石粉还是泥土的试验方法。
在新国标实施以前,不少机制砂生产企业常用水洗的办法控制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结果既浪费了资源,又形成了新的污染。新国标实施后,对机制砂中的石粉有了明确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因此,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宜把除土处理放在原料加工前进行,加工后尽量保留和利用机制砂的石粉,除了分级利用石粉外,还可以用一定的装置将石粉收集起来用在其它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
按含泥量的思路来界定机制砂中石粉含量是应用机制砂中一大误区,应正确区别合格的机制砂中石粉与含泥量的区别。实践表明,混凝土中含泥量高是有害的,所以混凝土强度越高其限制应该越严。而石粉是有益的,在质量保证和一定含量下对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有利,不是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就必须少用石粉。从目前的结果看,石粉含量控制在8%一10%时,对各种强度的混凝土都起好的作用。对水泥含量低的混凝土,石粉含量可以用到15%左右或更多些。
河南红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为全球客户提供科技领先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与矿山企业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